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文艺创作需立足民族文化基因,以守正创新诠释当代价值,“无需迎合西方叙事框架,精益求精讲好中国故事,自能引发共鸣”。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受访者 供图
“哪吒的形象在几代中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记,而导演运用现代手法重新构建故事,让角色拥有了更真实可感的情感。”欧阳黔森认为,《哪吒2》是中国传统文化IP(知识产权)现代化演绎的典范之作。
欧阳黔森认为,这部影片不仅保留了京剧、川渝方言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当代价值观重塑角色内核,尤其是对南极仙翁、申公豹等角色突破性的改编,引发广泛热议,体现出创新后的中国传统文化IP对观众的强大吸引力。
在他看来,中国历史神话中蕴藏着大量极具开发价值的“宝藏IP”,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经典题材,都能通过守正创新焕发出全新生命力。
针对近年来中国文化作品的“出海潮”,欧阳黔森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创作者应有文化自信。他以《诗经》《楚辞》等跨越千年的文化经典为例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学传统根基深厚,拥有庞大的本土受众与创作群体,完全有底气坚持自身审美价值观。
欧阳黔森强调,中国文学与影视作品走向海外,无需盲目迎合西方标准。中国创作者更应关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东方智慧,而非削足适履追求特定认同。(完)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宁夏财经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宁夏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广告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