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群系图(1:500000)》发布。主办方供图
近40年来,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发生明显变化,原有植被图已难以准确反映当前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2016年启动的重点研发项目“典型高寒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机制”与2019年开始执行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
据王艳芬教授团队介绍,植被图绘制过程中,团队基于多元顶极理论,通过整合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系统表征了植物群系的结构和生境特征。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挖掘并融合了数万个野外调查样点、上百个遥感图层提供的多维信息,突破了传统方法在复杂高原环境下精准识别和分类群系的难题。相较于传统制图方法,更注重植物群落属性与所处生境属性的内在联系,确保了制图过程的客观性与高效性。这一创新方法首次在区域尺度上清晰展现了基于群系的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特征。
据了解,该团队共识别出65种群系或群系组,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通过与之前出版的1:100万《中国植被图》相比较,这项研究发现了青藏高原近40年来植被结构变化。具体而言,高寒草甸在草地中的占比从50%大幅上升到69%,有力印证了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表示,该研究在组织方式和数据源上做出了创新,把遥感地面调查和历史数据融为一体,特别是在具体的预算过程中,把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融汇到其中。无论是数据集制作过程,还是在技术上,相比传统的做法都有很大进步。
在1:50万草地植被图提供的数据基础上,可助推开展其它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表示,未来要进一步深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效应的研究,深化对这种机理的认知,加强对生态环境朝哪些方面变化的研究。
1:50万草地植被图的发布,标志着青藏高原生态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未来进一步探索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功能变化奠定坚实基础。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宁夏财经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宁夏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广告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