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实现坞内起浮的里程碑节点。同样开启“破浪”之旅的还有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近日该船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交付运营。与此同时,国产空天装备正在“乘风而上”:新一代太空“快递员”轻舟货运飞船于“中国航天日”正式亮相;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也于近日获得市场“准入证”。
相比前代产品,这些海空装备具有更加“硬核”的技术实力。“爱达·花城号”对比首制船,建造效率和起浮完整性都有了巨大提升,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全面构建精益化、高效化的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能力取得重要突破。“轻舟”则是“小块头”有“大智慧”——这款“低成本、高可靠、高应变、高智能”的轻小快捷飞船,具有一体化单舱构型设计、可灵活配置大容量冷链运输、智能化货物管理系统、多样化运输能力等特点。与初代“国信1号”相比,新一代船型养殖水体增加了20%,能耗则至少降低20%,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作为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有低空低速性能好、灭火救援效率高、水面飞行起降稳、执行任务领域广、技术领先独立、全面国产化配套等优势,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在该领域的空白。
业内专家指出,作为高端制造业的核心,大型海空装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这一领域的发展水平往往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中国通过自主研制AG600飞机全面突破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研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完整建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专有技术体系,并且带动民机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和自主保障。”AG600系列总设计师黄领才说,AG600实现了全机机体结构、发动机及关键系统100%国产自主配套。
“当前,制造业在外部不利环境下韧性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与技术创新联结更加紧密。”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表示,一方面,创新有效供给不断增强,支撑一批装备领域卡脖子短板产品顺利突破,部分重点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制造业新产品、新成果持续涌现,智能制造新场景新业态集成贯通,既推动了重大装备生产效率提升,又支撑了新技术的应用与迭代。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装备工业近七成的重点产品产量实现了增长。从细分行业看,陆海空电装备发展持续向好,智能装备类产业快速发展,在船舶行业,骨干船舶企业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装备工业正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还将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例如邮轮产业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邮轮设计建造能为船舶修造、母港、零售、金融等相关产业链带来1:14的推动作用;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则将全面推动饲料加工、冷链物流、水产精深加工等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为载人航天商业化的里程碑,轻舟货运飞船引入商业航天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新思路、新器件、新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快速迭代与应用。而AG600将成为国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龙头”,对材料与零部件、航电系统、适航标准体系等领域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宁夏财经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宁夏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广告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