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说 | 透过金融骗局告诉你投资基本素养有多重要!

来源: 2017-10-23 17:59:39
  

资本市场是一个可以尽情挥洒才华的舞台,也是名与利深度交织的场所。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在巨大的名利诱惑之下,也极易诞生一些形形色色的骗局。

对于投资者而言,稍有不慎,便会掉入精心设计好的骗局当中。纵观全球的几大著名的金融骗局,可以发现,其实大部分都衍生于“庞氏骗局”,并且大多数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

事实上,只要具备基本的投资素养和常识,不难发现所有的“骗局”均有很大的破绽,经不起推敲。

关于庞氏骗局

在这场骗局中,查尔斯·庞兹许诺投资者在45天之内得到50%的利润回报,或者90天之内达到100%的收益,以超乎寻常的投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上钩。

1919年,查尔斯·庞兹在波士顿成立投资公司,开始导演这场鼻祖式骗局。然后,庞兹在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盈利”支付给老投资者,以此诱骗更多的投资者上当。

我们再来看一下,庞兹究竟为何有底气给投资者承诺如此高的收益。根据庞兹的投资方案,他计划通过收购其他国家贴现的邮政票据,然后在美国按面值赎回,以此作为套利的方式。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世界经济混乱,价格体系不透明,因此投资者们更容易相信通过炒卖某国票据来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投资方式显然是无法持续的,随着价格体系打通以及战后世界逐渐恢复理性,这种投资方式根本不可能实现庞兹所承诺的45天50%的收益。

而事实上,庞兹支付给投资者的收益也并非来自有证票据的套利。庞兹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把新进投资者的资金作为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此佯装赚钱的假象,进而诱骗新投资者。

从庞氏骗局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几个破绽

首先,骗局中承诺的收益率高得离谱。庞兹承诺的45天之内达到50%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高达400%),除非是在特定的,非理性的投资品种,否则这个收益率是几乎难以实现的。异常的高收益背后往往就是一个骗局。

其次,稍作分析,也可以发现骗局中的投资计划和可能获得的投资收益根本不匹配。仅仅依靠炒作邮政票据,几乎很难持续地获得庞兹所承诺的收益。

最后,如果投资者能够做一些背景调查,就可以发现庞兹案底累累。早年庞兹在餐厅当侍应的时候,就曾因盗窃而被解雇;后来在蒙特利尔一家银行任柜员的时候,也因商业诈骗被判入狱三年。可见,庞兹从来就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而在庞兹此次骗局刑满出狱之后,又在意大利干了几件类似的勾当再次入狱,最后在巴西身无分文地结束了骗子的一生。

关于麦道夫骗局

麦道夫骗局实际上是庞氏骗局的升级版,同样都是利用新进入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支付给老投资者的收益。不同于庞兹的案底累累,伯纳德·麦道夫并非一开始就行骗。相反的,麦道夫当时在华尔街有着响当当的名头,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这也为麦道夫后续利用光环效应行骗打下基础。麦道夫在华尔街积极推动场外电子交易,将股票交易从电话转移到电脑上进行。在成为纳斯达克的董事会主席之后,将纳斯达克打造成和纽交所分庭抗礼的交易所,并且在谷歌、思科以及苹果等公司在纳斯达克的上市中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麦道夫过去的履历是光鲜无比的。

麦道夫承诺投资者每年8%到12%的收益,并且树立“必赚”的口碑,即无论什么市场环境均能取得10%左右的绝对收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麦道夫开始通过旗下的基金进行行骗。麦道夫的投资计划保持高度神秘性,对外宣称投资策略为“价差执行转换套利策略”,但是不允许投资者对此策略有其他追问。当投资者问询如何在熊市中仍旧获得10%左右的收益时,麦道夫的回应是:靠内幕消息。

除此之外,麦道夫还进行饥饿营销,只有富人俱乐部里的会员才有资格投资于麦道夫的产品,当时的市场以能买入麦道夫基金为财富及地位的象征。

而实际情况却是,麦道夫基金在十几年中从未进行任何投资,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从未进行过审计。麦道夫给投资者发送的收益报告均是出自自己的一台IBM计算机,无权威第三方审计。而投资者也能按时收到麦道夫给他们的“赚到的实实在在的回报”。这一点的确打消了投资者最后的一丝疑虑。

最后这场看似完美的金融骗局终结于2008年的金融风暴。这场骗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资金链,需要有持续的新投资者进入才能使整个骗局顺畅的运作下去。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麦道夫致命的一击。金融危机让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一方面,麦道夫基金如无源之水,没有了新资金的供应;另一方面,还需要应对金融风暴影响下的70亿美元的赎回压力。最终,骗局如泡沫般破灭。

靠着这一套看似高明的手段,麦道夫累计诈骗500亿美元。2008年12月,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被判入狱150年。

我们来剖析下麦道夫骗局的几个特点

第一,

承诺高于无风险利率且无波动的收益率。麦道夫承诺无论什么市场环境均能保持10%以上的收益。毋庸置疑,麦道夫是聪明的,他并没有用离谱的收益来作为噱头行骗。麦道夫每年向投资者承诺的收益率为8%到12%,这比庞兹45天50%的收益看起来靠谱得非常多。但疑点在于,麦道夫承诺,无论股票市场的行情如何,他均保证此收益率。事实上,稍微有些投资常识便可知道,无波动的10%的收益也是难以站住脚的。我们都知道,无风险利率大约为3%,而经过时间复利的作用,10%和3%收益率差距是巨大的。经过10年,投资于10%收益率产品的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将是投资于3%的4倍,很难想象4倍的收益率差距均是在无波动的情况下实现的。很明显,这样的好买卖是不存在的。

第二,

缺乏对投资者的透明度。麦道夫对投资业务保持高度神秘,投资者实际上不清楚麦道夫通过什么投资方式来获得看似合理的8%到12%的收益,那一套“价差执行转换套利策略”估计连麦道夫自己都解释不清楚。而且,麦道夫对于投资者关于投资的问题基本不回应,公司的财务状况也秘而不宣。凭借着一句“靠内幕消息”就处理了投资者所有的疑问。不可否认,显赫和资深的金融背景光环再次起作用,投资者也对此回应深信不虞。过于神秘的业务,使投资者无法获知自己投资的是什么,能够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收益。麦道夫通过制造神秘感,掩盖了其真实行为。

第三,

利用自己的光环效应进行饥饿营销,所有新客户必须由老客户引荐。只有富人俱乐部的成员才有资格成为投资者,当时的市场以能买入麦道夫基金为财富及地位的象征。光环效应在整个麦道夫行骗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麦道夫比庞兹聪明得多,利用自己的光环效应招摇撞骗,并屡试不爽。

如果具备的一定的投资常识,就可以发现这些骗局具有以下破绽。

1、承诺持续的异常的收益回报率。任何异常的高收益背后往往隐含着欺骗性。这里,再次强调下复利威力,假设每年50%收益率,持续20年,1万元将变成3325万元。如果不正常的高回报率真实存在,那么亿万富翁就不会这么稀有。

2、承诺无波动且远高于无风险收益的收益率。麦道夫从一开始便给投资者的灌输的是,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均能获得远高于无风险波动的收益。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夏普比例也才0.76(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动率),说明无波动的连续高收益连股神巴菲特也难做到。

3、投资业务过于神秘,或者投资策略过于多变。麦道夫骗局的投资业务未对投资者公开过。所以投资者也无从知道自己每年所获得无波动的高收益源于什么,也很难得到安全感。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应该让投资者清楚知道,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投资者购买的是什么样的产品,以及未来会得到什么。更进一步讲,如果投资策略过于多变,投资行为一旦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那么未来收益将变的非常不确定,输和赢就变成了一种概率游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没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熟悉的债券市场收益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了不熟悉的股票投资领域,最后在交易中亏损了13亿美元。

4、无权威第三方审计的数据不具备可信度。麦道夫在骗局中,所有收益、交易报告等关键数据均是自己伪造出来的,并没有经过权威第三方的审计,明显不具备可信度。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只要拥有以下的几点投资常识,便可以轻易识破看似复杂但并不高明的骗局:

第一:对收益率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对投资收益率的预期过高是危险的。巨大的财富积累并不依靠短时间的爆发,而是长期稳健收益的结果。

第二:期待一个远高于固定收益且无波动的收益率是极度不现实的。投资者想要获得长期的高收益,那么短期的波动是必须忍受的。

第三:长期看来,任何通过内幕消息等不正当获得方式都是不可靠的。

写在最后

列举以上金融骗局,并非想要说明资本市场的黑暗。可喜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已有众多凭借自己扎实的研究以及远离黑暗面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正在崛起,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光明贡献着力量。

关键词: 素养 骗局 金融
责任编辑:hnnew003
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宁夏财经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最近更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宁夏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1 2 3

宁夏财经网广告服务中心

广告热线: